天津职业大学办学特色介绍_爱游戏综合官方_爱游戏官网下载app_爱游戏官方综合
详细内容

天津职业大学办学特色介绍

时间: 发布时间:2024-05-13 00:07:54      【来源:爱游戏综合官方

  学校组建于1978年,是1982年全国首批接受世行贷款的17所高职院校之一,也是天津最早举办高职教育的院校。多年来,学校坚持改革发展,突出内涵建设,面向需求,坚持特色,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天津特点的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之路,在全国高职领域拥有非常良好声誉和广泛的影响。2006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国家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计划建设项目院校。

  2006年,学校占地1148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资产总值8亿多元,教学科研仪器设施总值近6000万元;图书馆藏书54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册,500多种中外期刊,共享8个中文和9个外文数据库。

  学校在校生规模近1万人。专任教师438人,专业教师322人,其中高级职称172人,正高级职称34人,双师教师224人,研究生学历教师占40%;结构较为合理,由企业技术人员、技术能手和职业领域专家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组建了具有行业特征和实践特点的兼职教师队伍。

  学校设有专业46个,覆盖了现代制造业、石油与海洋化工、电子信息、国际物流、现代服务业等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其中,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天津市市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7个,示范校建设项目的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5个,地方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3个。

  学校在“十五”期间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万名合格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从始至终保持在天津市所有高校的前列。学校通过面向需求办学、坚持特色培养、打造发展潜能、依靠社会评价的办学实践,为天津市特别是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他们中的大部分已成为技术操作、工艺开发、技术应用、现场管理、产品营销、社会服务等不同职业岗位上的生产技术骨干。

  作为天津市教育部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重点建设的高水平院校,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在为天津经济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服务中,适应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国际物流业等发展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设置相关专业,先后与滨海新区、保税区、中石化天津公司等合作,在培养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企业员工素质培训等方面坚持高职特色与提高培养质量并举、形成辐射功能与发挥带动作用并重。

  学校党委将示范校建设项目作为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头等大事之一,摆上学校改革建设的重要议程。党委决定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探索出一条高职院校创新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路径,为天津高职教育提供一个服务社会、就业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典型。

  学校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的有关要求和学校的真实的情况,提出示范校建设项目要按照“管理上的水准提高一步,内涵建设超前一步,发展速度领先一步,硬件建设看远一步”的建设要求,形成“一体到位,两翼配套,三环推进,四方联动”的建设格局,即: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作为人才教育培训的整体性建设主线,“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和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落实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两翼保障,重点建设专业带动辐射专业、推动一般专业的三环推进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作为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实施保障与建设环境;采取“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创新为先导,人才教育培训方案系统化设计、示范校建设项目化运作、学校发展实力整体性提高”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示范校建设项目的总体任务要求。

  根据滨海新区发展与变化的实际的需求,学校为确立“他方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现在高等教育框架下融入区域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及实践五大要素的整合与创新,第一步是要在全体教师和干部中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观念大转变。应该讲,这也是示范校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正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深化过程,转变了大家的思想观念,逐步形成了“天津职业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滨海新区企业说了算”的服务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形成、贯彻和实践,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不断深化的过程。

  天津职业大学作为我国最早组建的一批高职院校,31年来从始至终坚持高职教育探索实践,很多教职工思想上已形成了“学校办学历史较长,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始终没间断,社会影响还不错”等模糊认识,继续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对实施《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规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关于全方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高[2007]12号)等文件精神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准备不够。

  因此,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围绕“办什么样的学校?”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主题,抓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三个核心问题——“培养什么人?”、“谁来培养?”、“怎样培养?”引导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同时,学校采取了请进来、送出去、深入学习、专题研讨、组织推动等多种措施,推动思想观念的转变。学校先后邀请了国内多位著名的职业教育专家到校进行讲座、指导、培训;送教师到国内外职业院校或职教单位做学访、进修、实践;有关示范校建设的文件资料教师人手一册;研讨活动由教师和专家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参加,召开专题教学工作会议全力推动等不一样的活动,力促教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

  通过一系列措施,全校统一了思想,对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凝练出新的理念,提出了新的举措,对示范校建设的原则要求、建设内容和实施步骤逐步从了解到认同,从认同到认定,从认定到积极实践。

  二是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扣准产业行业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脉搏,学校将组织社会调研作为推动示范校建设的逻辑起点。

  学校组织广大教师对滨海新区等区域产业行业公司进行调研活动,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单项与整体衔接、点上与面上合作”方法,围绕专业人才需求、培养目标和规格,深入滨海新区产业行业和企业调研,了解和研究滨海新区发展规划、产业一线高技能人才需求与变化状况、学校和区域产业企业合作与对接机制,依据服务对象、现状要求、发展走势和自身优势,借助座谈了解、当地考验查证、网络查询和专题调研做多元化的分析论证。专业组织的专题与专项调研活动,贯穿于示范校三年建设的全过程。

  在大规模产业行业企业调研活动中,学校组织8个重点专业对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先后进行了九轮论证,对23个辐射专业进行了五轮专业论证,为确立专业定位,突出专业特色,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质量,奠定了重要基础。

  通过调研所产生的分析结果,如职业领域最前沿的发展动向、产业需求变化的基本走势、行业一线的实际的需求、企业岗位的基础要求、工作任务的详细分解、工艺流程的规范操作和工作情境的调整组合等资讯均融入到各专业的人才教育培训方案中;同时,对接职业领域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以及“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建设思路不断成熟。

  三是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示范校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专业建设(5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的眼视光技术专业、包装技术与应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物流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3个地方财政支持重点建设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而专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是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

  根据不同服务面向的职业领域要求,8个重点建设专业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积极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建设目标明确,发展定位清晰,体现出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培养特色:

  眼视光技术专业通过构建“课证融合‘准技师’”人才教育培训模式,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有一定的影响、国内领先的眼视光行业教学培训基地;

  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通过构建“校会合作2+0.5+0.5”人才教育培训模式,逐步成为全国包装印刷行业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培训平台;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通过构建“基于教学工厂理念”人才教育培训模式,逐步成为国内一流具有职场环境的教学工厂、实训培训基地和研发平台;

  物流管理专业通过构建“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基于系统建设”人才教育培训模式,逐步在全国同类专业中特色鲜明、位居前列;

  酒店管理专业通过构建“旺入淡出,工学交替”人才教育培训模式,逐步在全国酒店业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与培训中处于领先地位;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通过构建“课证相融,训赛相通”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继续保持在全国及区域院校中的办学特色和综合能力、培养成效、高就业率等方面的一流水平;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通过构建“全程式嵌入,三阶段对接”人才教育培训模式,逐步提升在全国相关专业中的地位;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通过构建“官、产、学三方联动”人才教育培训模式,逐步在城市社区组织建设与天津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具备极其重大位置。

  四是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在确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前提下,学校将人才教育培训方案作为集中展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项目包”。在“项目包”中重点进行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项目包”涵盖了天津职业大学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规划项目内容,明白准确地提出:学校将用三年的时间,完成8个重点建设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教学体系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研发技术和生产功能于一体的59个实训基地;建设8个具有双带头人的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建成2个辐射全国和5个辐射区域的共享型优质教学资源库。在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充分的发挥发展示范、改革示范、管理示范的作用,带动其他高等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步伐。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学校组织了多次调研活动,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提出要形成体现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案,将人才教育培训方案落实到课程领域中。在课程设计、课程标准制定环节中,学校采取“重点专业引导,逐一进行评审,说课授课结合,提升整体水准”的办法,力求“水流到头”。这种大面积进行说课的过程,推进了对传统课程的变革,使得所有课程均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依照职业领域的实际要求,进行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艺流程、顶岗实习等不同模式的课程设计与组织实施;课程改革基本上达到了学校提出的课程内容与职业任务相匹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融合、职业领域与专业课程相吻合的设计要求。

  五是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这是学校在示范校建设项目中的关键性任务。

  学校首先在8个重点建设专业采取开放式的办法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围绕三个方面做:强化制度建设,从机制上保障教学团队的组织建设和激励机制;提高实践能力,从团队职业经历和职业素质方面奠定能力基础;优化结构组合,从柔性引进和弹性使用方面发挥兼职教师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实现了教师思想观念的大转变。三年来,通过示范校建设中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等活动,许多教师教学能力大幅度提高,但教师最大的收获还是在理念上的转变。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学校建立健全了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制度。在校第三期岗位聘任制度改革,制定并出台了12个聘任管理文件,把示范校建设任务纳入到教师岗位工作职责及其考核中。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为提高教师既教动脑、又教动手的“双教”能力,学校采取多种方法提高专任教师的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学校采用柔性组合方式强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由行业公司制作一线个重点建设专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参与了多种类型的人才教育培训实践任务。

  六是基于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学校强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立项管理、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三个环节。

  一是强化项目立项管理。学校将实训基地建设作为项目包,严格立项审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立项内容有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的建设。审批过程中,组织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设备使用及管理人员参与论证。严格项目申请、组织论证、产品遴选、验收把关等环节。

  二是强化项目过程管理。立项后,通过项目进度检查、阶段检查推进、过程环节调整等工作,掌握项目进度、变化和存在问题,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进行调控,保证项目正常进行。同时,创新校企合作、以产养学新模式,多方投资新体制等制度、机制建设的过程管理,及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

  三是强化项目绩效管理。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在购置海德堡印刷机论证阶段,就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参与实训基地建设、使用、维护、管理和产品研究开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采取教学、生产、培训、证书鉴定与竞赛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产品生产支持教学培训活动,创立了以产养学可持续发展模式。

  同时,通过第三期岗位聘任工作,把教师与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将建设项目成效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形成示范校建设与教师工作任务结合的考核项目。示范校项目进度成效、资金管理等均与相关管理部门业绩挂钩,进行综合管理与考核。

  七是进行第三期岗位聘任等机制建设。通过全员岗位聘任为示范校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动力基础与激励机制。

  围绕示范校建设任务要求,2008年学校进行了第三期岗位聘任工作,出台了12个管理文件,把示范校建设任务分解纳入到教师、干部岗位工作职责及考核标准中。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推动、制约和激励及其重要的作用的保障机制。学校还分别下发《天津职业大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完善岗位聘任后的管理环节,严格执行第三聘期文件规定,强化激励作用。

  根据实际进展情况,学校还制定相关实施细则,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和兼职教师,鼓励专任教师参加相应职业资格考核,到公司制作一线参加实践锻炼,采取多种方法提高专任教师职业素养,积极组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96人次赴新加坡、德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香港地区培训,组织教师208人次到其他示范校建设院校的高职师资培训基地研修。

  由企业一线个专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全部承接实践性教学任务,行业公司制作一线“能工巧匠”兼职教师按照不同任务,分别承担着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资格培训等实践性教学任务,并承接着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制定、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开发、辐射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实训项目开发、生产实习指导等多方面工作。

  八是进行柔性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根据高职类型人才教育培训特点的不同和职业活动的差异,学校注重加强柔性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由刚性的学校一级管理制度扩展为柔性的学校与院系二级管理制度。

  为保证示范校建设工作顺顺利利地进行,学校采取“废、改、立”整体建设的方法,废除了不适应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就业导向的制度规定2项,修改、调整了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的制度规定20项,新建了《天津职业大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试行)、《天津职业大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规定》等25项制度规定,为工学结合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为切入点的教学内容、教育学生的方式改革提供了具有刚性管理、柔性适应,体现刚柔并举特征的教学管理制度,适应了不同职业领域要求的工学结合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实施。

  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8个重点专业分别形成了对应不同培养模式的柔性化管理制度、条例、办法,基本涵盖了重点建设专业(群)工学结合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中的主要培养活动,基本形成了具有标准规范、运行指导、行为约束、职责分解等特征的与学校刚性制度相配合的柔性管理制度。

  九是开展高职示范校建设的实践研究。三年来,学校围绕示范校建设实践形成了国家、教育部和天津市及教委、科委等不同层级的教育规划、社会科学、艺术规划等类别的研究项目。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类型、规格与规律,依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真实的情况,结合高技能人才社会需求及发展的新趋势,三年中,学校立项的“十一五”国家、教育部、天津市教育规划与教改等不一样的课题总数达到46项;其中,国家“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6项,教育部、天津市等省部级教育规划、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艺术科学规划等课题22项,天津市教委科研项目7项,天津市高职教育“十一五”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项;学校示范校建设教改课题15项。8个重点建设专业带头人主持、参与以及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天津市教委教改课题总计为21人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总计327人次。学校结合示范校建设实践的一批研究课题,指向明确、重点突出、现实性强,形成了和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同步运作、资源共享、共同促进的良性循环态势。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活动,组织起了一支高职教育的专兼结合研究团队,营造了一个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研究氛围。

  十是营造具有高职文化属性的建设环境。高职文化具有大学精神内涵和企业文化元素,是大学精神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体现以“大师为根、大楼为体、大爱为魂”为内涵的高职文化,涵盖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建设内容。

  通过办学实践创新高职精神文化。三年来,在实施示范校建设任务中,学校坚持“服务为本,应用为根;质量立身,卓而不群”发展理念,结合示范校项目建设的实际要求,提出并实践了“天津职业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滨海新区企业说了算”的服务理念,强化了“他方为中心”。同时,学校所具有“文化渊源”特征与“职业素养”特色的“力实力新,育德育能”校训精神,与创新高职精神文化的实践活动,提升了示范校建设层面,深入推动了示范校建设。

  通过学生培养创建高职制度文化。三年中,根据高职人才教育培训特点的不同和职业活动的差异,学校注重进行了由刚性的学校一级管理扩展为柔性的学校与院系二级管理的柔性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进行了第三期岗位聘任工作的系列制度、条例建设,形成了具有校企合作性质的合作办学管理制度,健全了适应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培养制度。结合开放式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真实的情况,制定了包括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各项管理办法和实施办法与规定。同时,学校强化与行业企业沟通与互动机制的建设,为实现培养目标奠定了制度化的保障基础。

  通过实践活动创立高职行为文化。三年中,重点建设专业组织开展的社会公益活动成效突出。学生参加奥运会服务、组织为四川地震捐赠、达沃斯论坛接待服务等重大活动,强化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学生参加光明行社会服务、南极冰环保宣传、养老院和儿童村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强化了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意识;学生参加全国及区域职业技能竞赛、技能比赛等活动,强化了实践技能、团队精神、沟通合作等综合素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专业服务社会的系列活动,向社会展示了高职学生以应用技术与实践技能服务社会的高职行为文化建设成效,突出了高职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始终是以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团队合作的方式、以服务社会的目的进行,反映出与社会紧密结合、为社会服务的高职行为文化建设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特点。

  通过校园建设创造高职物质文化。三年来,学校在建设具有职业氛围、实践特点和人文环境的职场氛围,加速数字网络教学和网络文化的发展进程,构筑“生态、人文、网络”校园的环境氛围等方面,开发建设了一批生产性实训基地、制作了一定规模的具有生产情境的实训教室、组建了一系列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方案,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运行营造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场景。代表高职精神与探索发展底蕴的校徽、校标、职场标识、形象标志设计,构成了具有鲜明“天职”特色与实践内涵的高职物质文化环境。

  三年示范校建设,学校先后与天津滨海新区、天津保税区、北辰科技园区、南开华苑科技园等园区的120余家大中型企业组织校区、校企合作,涉及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等支柱产业。主动与园区有关部门和企业协作沟通,就服务滨海新区发展开展深层次的校区(企)合作工作。

  三年示范校建设中,学校遵循“天津职业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滨海新区企业说了算”的理念,根据滨海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着力在培养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素质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加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育培训,并在教学改革中提高人才教育培训与滨海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示范校建设三年,学校共为全国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10318名高技能人才,目前80%以上毕业生已经或正在成长为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骨干,用人单位给予了充分肯定,称赞职业大学学生“上岗快、留得住、素质高”。毕业生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涉及滨海新区现代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大化工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包装印刷业、旅游休闲业、电子信息业、现代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业等支柱产业,涉及天津钢铁有限公司、天津三星电机有限公司、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天津宝洁工业有限公司等共1000余家企业,有效地支持了滨海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在2008、2009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各工种竞赛中,5名参赛选手获全国一等奖、6名获二等奖、2名获三等奖,并获团体二等奖2项;为加快培养与天津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天津市每两年举办一次“天津市技术能手”评选,从各行业中评出100名技术能手,以天津市人民政府名义授予“天津市技术能手”称号。在今年的第二届天津市技术能手评选中,我校毕业生谢学浩、刘洋被授予了“天津市人民政府技术能手”称号。

  ——学生职业素质得到肯定。学校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训练,一是相应专业按行业需要开设职业素质养成课,如眼视光技术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结合行业实际把基本素质和应变能力融入《验光技术》等专业课程、专业教师教书育人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企业实践技术人员指导实习中言传身教等途径培养,同时专业还充分的利用第二课堂,用业余时间安排校内外实践活动加强素质教育等。二是学生通过校内外实验实训,特别是校内生产性实训来训练职业素质,如机械实训中心通过引进“6S”管理,按照职业人标准做管理。

  ——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强。通过重点建设专业辐射,在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强专业群专业建设,利用其通用性和共享性特点,在就业领域、技术内涵、专业相关知识技能基础等方面加强建设,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就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为区域经济乃至全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及综合办学实力提升,天津职业大学在天津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和知名度一直上升。2008年,教育部天津市政府联合授予天津职业大学为“滨海新区紧缺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主要为行业公司进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共培训各类人员12668名,完成率175.94%;社会咨询68275名,完成率113.79%。如,眼视光技术专业对全国眼视光行业开展验光配镜中级、高级、技师的培训、鉴定,2007-2009年度在学校和校外共培训21期,1200人次,鉴定1370人次。通过对眼镜店从业人员开展了“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从初级到技师的各级培训,逐步提升验配人员的从业资质,提高眼镜行业人员的技能服务层次;与天津市总工会联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大学习、大培训、大提高活动”,我校作为主要培训基地开展对困难职工子女就业培训工作。2009年学校被授予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学校积极开展面向企业实际需要的应用技术探讨研究与新产品、新工艺开发、信息咨询等技术服务,为天津汇通仪器设施公司、天津元达工贸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完成技术服务工作共21项,申报技术专利115项,解决生产中的一系列难题。近三年的技术服务产生经济效益合同金额1064.72万(到帐873.7万)元。

  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与天津元达工贸有限公司合作“焊条包装自动生产线”研发技术,重点解决企业工艺流程和核心技术,在散状物和条形物的装盒包装,即计量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了手工操作难以实现的精确计量、准确包装等问题,最大限度提高了企业焊条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该项目的总合同金额40万元。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全玻璃化工仿真实训教学技术成功推广到广西柳州化工技工学校,“四化合一”的实训教学技术和基于生产的全部过程的化工实训教学项目,建成配套的筛板式连续精馏塔系统、浮阀式间歇精馏系统、反应系统、吸收-解吸系统,效益金额达31万元;与天津理工大学、福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签署全玻璃化工仿真装置建设协议书,慢慢的开始实施,效益金额43万元。

  计算机应用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2009年与南开越洋IT咨询企业合作共建“欧美服务外包市场研发中心”,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投入设备和项目,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研发中心利用南开越洋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借鉴美国硅谷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我校共同开发应用性服务外包项目,共同组织完成研发成果转化,为全国服务外包产业培养欧美市场营销、技术服务及管理人才。

  学校主动承担支援中西部高职院校的任务,在促进师资培养培训、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做对口支援,三年与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新疆职业大学、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院校建立了帮扶共建关系,培训师资428名,完成率203.81%;联合培育学生1857人,完成率233.58%,对中西部高职院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连续两届承担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从2008年起,教育部和天津市政府每年在天津共同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区域产业行业公司参与关注职业教育产生聚集效应。2008年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代表天津市参赛的5名选手,4名获全国一等奖、1名获二等奖,获奖项目覆盖高职组四个项目的三项。2009年,我校成功承办了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兴通讯杯)3G基站建设维护及数据网组建项目(简称“3G项目”)。学校在承办大赛过程中坚持勤俭办大赛的原则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采用新思路、新举措,确保了大赛的顺利进行和圆满成功。同时我校参与赛事与承接任务的专业,结合大赛服务工作要求,按照项目实施计划组织活动安排,取得了现场学生实践实训与展示宣传学校的“双赢”效果,如眼视光技术专业在大赛中为与会领队和指导老师提供验光与配镜服务与咨询工作。在此次大赛中,我校和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组成两支代表队参赛(每队5人,我校学生各占3人),天津一队获“通信线路与机房勘查设计专项”第三名,天津一队和天津二队获“基站建设维护及数据网组建技能比赛”团体二等奖。

  顶岗实习形式服务奥运会等重要社会活动:2008年天津举办夏季达沃斯经济论坛中,参与会议服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达90余人;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期间,我校毕业的近160名毕业生和20名顶岗实习学生在首都机场日上免税行为奥运提供优质服务;同时3名志愿者圆满完成奥组委、天津奥组办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最近还承接了海峡两岸职业院校技能竞赛6个技能竞赛项目计划定制、教练指导活动安排、场所规划设计、竞赛评判标准制订等任务,全程参与此次由大陆和台湾共16所职业院校参与的技能竞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