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和特色是高职办学的灵魂和底气_爱游戏综合官方_爱游戏官网下载app_爱游戏官方综合
详细内容

质量和特色是高职办学的灵魂和底气

时间: 发布时间:2024-06-11 09:28:57      【来源:爱游戏综合官方

  今年3月1日,教育部发布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2023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74所,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242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3所,成人高等学校252所,高职(专科)学校1547所;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共招生1042.22万人,其中,高职(专科)招生555.07万人。这一数据再次印证了高职教育占据全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名副其实。

  “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对我国产业行业和公司发展的奠基作用有目共睹,为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全面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同时,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助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也充分保证了整体就业基本盘,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功劳卓著。这一成绩的取得,来自国家对职教发展的格外的重视和“置首”支持,得益于一系列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重大举措的有效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白准确地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主体地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主体地位的教育类型,明确了职业院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

  在系统化的实践推动层面,近几年国家尤为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建成了全世界顶级规模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教“立交桥”,让高职教育不再是只能选择就业的“断头”教育;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规划,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和品牌建设,有计划地建设一批质量优秀、特色鲜明的高职高专院校,带动了全国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整体质量的提高;此后,国家及各省份又相继启动和实施了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简称“优质校”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规划(简称“双高计划”)。如今,首批“双高”院校进入终期验收阶段,如何评判“双高计划”成效,如何发挥“双高”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风向标。《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今天推出的“融入·服务·赋能——职业院校助力区域高水平发展”栏目,聚焦“质量和特色”两大要素,多角度全景式呈现高水平、有特色高职院校如何主动融入、服务、赋能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众所周知,“双高计划”旨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教育部、财政部对“双高计划”明白准确地提出两个目标和十项重点任务要求,建设方案全国不进行整齐划一的审核,而由省级政府具体负责和组织实施。实践证明,这一科学的制度设计有效促进了各地高职院校聚焦“质量和特色”重要目标,基于具体市情校情和区域行业产业发展实际,锐意改革创新,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积极汇聚高水平发展的磅礴伟力。综观目前各地的院校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赋能区域、并跑产业、服务企业、联合培养、跨界育人已成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主流,值得弘扬推广。

  一是赋能区域,重视产教研训配套。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日益明晰,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共识,直接向企业输送毕业生的传统单一功能得到一定效果拓展,公司制作、院校教学、科研联手、培训协作配套融合,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依托建立“企业学院”“产业学院”“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等,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联体”和共赢共生关系。

  二是并跑产业,服务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随着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已逐步衍化为校行合作,很多院校不再局限于一对一地服务具体企业,转而与某一行业的上下游企业组织广泛合作,进而并跑整个产业,甚至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在产业普遍面临“智改数转”的当下,很多高职院校更加热衷于服务中小微型企业,开辟了校企合作的新赛道。

  三是紧扣应用,促进先进的技术落地。以科学技术创新替代人口红利,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固然离不开顶尖研发人才不断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但也必须有少数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助力新兴技术有效落地转化。很多“双高”院校锚定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和人才优势,主动承担或深度参与企业和科研院校的科研创新项目,助力打通科研创新成果顺利落地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四是跨界协作,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受到“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发展模式的启发,很多高职院校在校内积极开展“核心专业+”“示范专业+”的专业群建设改革,模糊专业边界,强化专业协同,共同培养复合型跨界人才,并以团队协作、专业融通为抓手,增强自身对外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了横向课题的“接单”能力和服务收益。部分高职院校主打跨界融合、项目引领,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一同创新实践“园林+旅游”“文化+非遗”“智能+制造”“智慧+农业”“AI+建筑”等特色项目,取得人才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良性联动。

  高职院校“半壁江山”地位的取得和巩固,“双高”院校的示范引领功不可没,但也离不开许许多多知名度可能较小、办学规模未必很大的“小众”特色院校以“也学牡丹开”精神一直默默无闻地坚守,他们同样需要被发现、被支持、被弘扬,这是我们面向未来的规划和创新传承的职责。

  (作者系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副校长,江苏职业教育智库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