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2020年“体教融合”实施方案_新闻资讯_爱游戏官网下载app_爱游戏官方综合
详细内容

固原市2020年“体教融合”实施方案

时间: 发布时间:2024-06-10 07:59:31      【来源:新闻资讯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局《关于实施“体教融合”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青少年学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逐步推动我市学校青少年体育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市直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7所,(高中2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3所,幼儿园 6所,其中民办7所)。在校学生 29596人,其中小学生 5681 人(特教学生168人),初中生 2439 人,高中学生 10328 人,幼儿园在园儿童 2448人,职院4311人。现有中小学在编教职工 2216 人(幼儿园317人,小学 29人,初中 258 人,高中 1095 人,职院248人),体育教师 91 名(专职81名)。

  全面实施体教融合,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地推进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逐步推动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为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供有效载体,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对于加强学校体育课程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养成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科学安排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课余训练等活动内容,逐步的提升青少年业余训练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推动体育课程改革。

  首选项目: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轻器械体操(跳绳)、双杠、单杠、跳跃等。

  耐久跑、100米、200米、400米、110米栏、400米栏、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等、标枪、铁饼等。

  (二)班级推荐:各教学班要成立由体育课代表和体育骨干组成的审核小组,根据同学本人申请,认为该同学已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并已形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然后推荐上报学校评定小组。

  (三)资料评定:由班级体育课代表负责收集本班学生体育竞赛证书和训练情况的有关联的资料,进行登记,然后上报学校评定小组进行认定。

  (四)课堂评定:结合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达标评判标准”,对体育某一项目已达到标准的学生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给予评定。

  结合市直各学校现有师资和教学设施的真实的情况,充分的发挥学校的体育教育优势,通过命名体育特色学校和训练基地学校,建立校队,组织训练和开展比赛。市直现有国家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5所,全国篮球特色学校3所,市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4所。通过体育特色学校和训练基地的设立,严格要求学校成立校队,组织班级、校级联赛,使业余训练和比赛成为常态化,逐步的提升市直青少年的竞技水平,培养后备人才。

  1、各学校选派专业能力强、训练水平较好的体育教师担任各训练队教练员,在学校训练的基础上,聘请县内外优秀教练员,在参加区、市各类比赛前开展集训或通过冬、夏训对市直选拔优秀运动员进行集中训练。

  2、经过多方面,多层次的培训逐步的提升教练员训练水平。每年邀请区内外著名教练员对市直各项目教练员进行集中培训,选派优秀教练员参加国家、区、市组织的各类教练员培训切实加强全县中小学教练员队伍的建设,逐步的提升广大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训练水平,为全方面推进市直中小学生体育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1、科学性和趣味性原则。学校体育活动要坚持以育人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2、全面性原则。学校活动要面向全体,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很好的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一样的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中小学生的体质、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的良性发展局面。

  3、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选择、自主操作、自由交流和多元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原则。应以课内教育为主渠道,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的发挥课外、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联系家庭和社区,充分的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内外教育环境。

  5、多渠道评定原则。对学校掌握2项运动技能达标评定工作能够最终靠统一测试做评定,也能结合体育课教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学校运动会、代表队(兴趣小组)训练等多形式多渠道对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做达标评定,认定结果多方面使用,最好能够降低对学生的重复测试,减轻教师工作量。

  6、安全第一原则。在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在活动安排、器材设施的检查维护、活动内容(项目)的选择设置、活动过程的控制等方面严格把关,学校要有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避免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因病残长期免修体育课的学生不参加体育项目的测试评定,既可认定该生合格,但要在备注栏中注明。

  教育体育局在全面组织实施“体教融合”工作,各学校要通过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命名特色学、组建校队、组织比赛,体高业余训练水平,配备教练员等方面开展工作。要及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完善措施,改进工作。教育体育局将组织人员年终对各学校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做验收检查,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进行表彰,推广典型经验,带动面上工作开展,使市直学校体育达标活动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对工作滞后,开展不到位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年终考核扣分。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学校都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确定一名副校长分管,指定一名中层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并成立由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组成的评价认定组织,根据学生的原有水平和阶段目标进行分类指导,加强对达标活动的组织领导,加大达标活动督查力度,确保达标活动顺利进行。

  (二)合理选择项目。各学校要从现有师资条件以及体育教育教学设施、器材、场地等实际出发,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选择确定每个学校学生的体育项目,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形成学校的体育项目传统。

  (三)充分使用现有体育设施。各学校要根据学生掌握2项运动技能达标活动的需要,大力改善体育锻炼活动的条件,充分使用现有体育场馆和器材,合理配置体育教育资源,努力挖掘社会资源,设法拓展学生体育活动空间,不断满足体育达标实施工作对体育运动条件的要求,以保证实施工作落到实处。

  (四)与体育课程有机结合。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适性、时空的广阔性和评价的主体性。把实施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融入课程改革之中,要以保证体育课程有效教学为核心,充分的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五)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各学校在实施过程中,要紧密结合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活动以及各项课外训练活动的开展,有机地融合到学校各项活动之中,增强实施效果。

  (六)建立长效机制。市教育体育局将适时召开总结会,年终对各校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做检查,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推广典型经验,带动面上工作开展,使市直学校学生掌握2项运动技能达标活动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各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本省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体育课,严禁挤占体育课时。各学校要科学安排教学计划,开展好“大课间”活动,举办好运动会(体育节)等比赛活动。鼓励支持各类有助于学生提高运动技能的社团、兴趣小组,组织学生自由选择自身喜爱的活动内容。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