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教育法》为职业院校立德树人保驾护航_新闻资讯_爱游戏官网下载app_爱游戏官方综合
详细内容

新《职业教育法》为职业院校立德树人保驾护航

时间: 发布时间:2024-04-02 12:12:24      【来源:新闻资讯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对于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发展比以往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更加关注,对于技术技能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的需要比以往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更加迫切。新《职业教育法》锚定新时代人才教育培训目标,围绕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实施、职业教育的保障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以国家法律形式系统回答了职业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职业院校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新《职业教育法》表明,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实施的教育,国家全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因此,从根本上说,新时代职业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价值旨归的,带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根据新《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规定,职业教育一定要坚持中国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第三十五条规定,公办职业学校要坚持由中国职业学校基层组织全面领导学校工作,民办职业学校要保证中国基层组织在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监督、执行各环节有效发挥作用。这些规定突出强调职业院校办学要把坚持党的领导摆在首位,深刻回答了新时代职业教育“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新中国职业教育70余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职业教育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才能逐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发展质量,不断的提高现代化办学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人才支持和技能支撑。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历来十分关注关心关怀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历来注重通过开展系统性理论教育和专业化实践锻炼来培养造就现代产业工人和技术技能人才,引领和支持他们为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功立业。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把职业教育摆在更突出的位置,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建成了世界顶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2022年,我国共有职业院校(不含技工学校)8722所,招生人数1031.39万人,其中职业本科招生7.63万人,比上年增长84.39%,我国技能人才素质正在逐步的提升。新《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坚决贯彻党中央“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新理念,首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公开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明白准确地提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的目标任务,从制度层面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历史机遇和有力保障。

  新时代职业教育只有全面贯彻新《职业教育法》关于“坚持中国的领导”原则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政治锻造,引导学生爱党爱国、传承匠心、敬业奉献,才能有效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第一,要以一流党建引领办学治校,夯实学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党建+”职教育人新模式,推动品牌院系党组织领衔示范、产教融合订单班领航先行,源源不断把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把优秀技能人才集聚到党的伟大奋斗中来。第二,要充分的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作用,运用主题话剧、车间课堂、融媒体交互体验等“沉浸式”教学模式,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连接,进一步把技能立身、匠心筑梦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激励学生坚定技能报国的崇高理想。第三,释放学生社团育人活力,紧抓小组理论研读、文化艺术赛事、社会志愿服务等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契机,厚植学生爱国情怀,提高学生政治素养。

  新《职业教育法》第二条在界定“职业教育”内涵时,将“职业道德”置于“科学文化与专业相关知识”和“技术技能”之前,作为职业院校受教育者应当首要具备的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综合素养和行动能力。该法第四条进一步指出,职业教育一定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上述规定内在地将德技并修、德才兼备确立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从制度层面深刻回答了新时代职业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职业性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属性和鲜明特征,道德性则是很多类型教育共同的本质属性和终极追求。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是通过培养人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等,使人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科学认识世界和能动改造世界的能力本领,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事业。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在教育实施和技术人才培育实践中,尤为注重对于德行规矩的涵养和体察。《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孟子》曰:“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而《周礼》更将“百工之事”上升至“圣人之作”的高度,充足表现了“德”是技术教育的首要目标和杰出匠人的核心素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逐渐完备教育方针,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和“五育并举”的育人途径,将德和德育排在首位。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要在国际竞争中抢抓战略机遇和应对风险挑战,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必须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瞄准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新型产业工人的现实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以德领才、以德蕴才,加速培养一大批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可靠技能人才。

  新时代职业教育只有落实落细新《职业教育法》“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原则要求,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崇高职业理想、良好职业操守、高尚道德修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第一,构建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凝聚铸魂育人力量,一方面,邀请大国工匠、劳动楷模走进校园走入课堂,结合亲身经历宣传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放榜样示范效应;另一方面,深入挖掘校史资源,引进优秀企业文化,创新校内建筑布景,强化校园媒体传播,将校园精心打造成润物无声、润心无痕的“芝兰之室”。第二,通过开展专题培训、警示教育和定时进行心理测量,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成为精通专业相关知识的“经师”和涵养德行的“人师”的统一者,在言传身教中塑造学生良好品格。第三,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吸纳合作企业参评意见,把学生实习锻炼中的职业道德表现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不断的提高德育效果。

  新《职业教育法》在第三条中将职业教育的功能概括为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及促进就业创业,三者共同指向传统工艺传承和现代化技术创新的教育实践,三项功能的实现共同依托于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提升。就具体实践方式和实现方法而言,该法第四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对受教育者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相关知识,培养技术技能,进行职业指导;第四十七条规定,鼓励聘请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高技能人才参与人才教育培训和技能传承。这些规定有机串联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实现职业教育功能的逻辑线索,深刻回答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紧密相连,重在培养输送区域发展急需的专业化技术技能人才,不断壮大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满足区域率先攻克技术难题、高效实现技术落地的现实需要,为区域发展实现“突围赶超”提供不竭动力。因此,职业教育一定要坚持面向实践,着力培育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等教育要求。需要强调的是,职业教育坚持面向实践,不仅要面向教学活动中实践环节的设计和落实,更要面向学生未来的职业实践,为学生投身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搭好桥、铺好路。当前,部分职业院校只在数量上机械化地达到一定的要求,缺失了质量层面的严格把关,存在着实践性教学与学生未来技术岗位和职业实践匹配度不高、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机会随机分配等状况,未能就区域发展的有利资源和现实需求及学生具备的专业基础和技术特长做出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安排,对于肯钻研、技术强的学生更缺乏技术创新的针对性指导,严重阻碍了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的建设,严重阻碍了技术技能人才效能的有效发挥,这种局面只有通过强化职业教育实践性才能得到扭转。

  新时代职业教育只有准确贯彻新《职业教育法》“面向实践、强化能力”的原则要求,坚持以科学实践观为指导,在制度框架内持续探索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育人新模式,才能确保人才教育培训与产业升级双向衔接,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符合市场需求、满足社会期待的有用技能人才。第一,对接区域产业,调整专业设置。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院校立足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对产业体系及技能人才需求作出科学判断,动态调整和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全力发展区域特色职业教育,特别是对于区域发展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要确保职业教育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第二,校企优势互补,育人资源共享。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充分整合利用双方优质资源,开办特色校中厂、厂中校,“引岗入课”、“引学入岗”,让生产线遍布校园,让专业课堂落地车间,并不断在育人模式、硬件设施、文化氛围等方面优化创新,时时处处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技能训练平台。第三,坚持就业导向,加强练兵比武。通过联合行业协会、优质企业等不定期组织专项练兵比武,聘请技能大师、劳动模范担当评委、教练,在“赛”中逐步的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专业方面技术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新《职业教育法》以其先进的立法理念、完备的结构体系、丰富的立法内容、有力的保障措施,串联起新时代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四航”行动,即坚持以党的领导“领航”,以崇德尚贤“导航”,以育才育能“启航”,以法治保障“护航”。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