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教育方法的理念的哲学意蕴_职业教育_爱游戏官网下载app_爱游戏官方综合
详细说明

新时代职业教育方法的理念的哲学意蕴

来源: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2024-04-01 10:51:47
暂无价格
产品说明

  职业教育关系到技能型人才教育培训、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社会和谐稳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具有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亟待加快调整的实际,做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策略部署,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方法的理念,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和作用,形成了科学的新时代职业教育方法的理念。深入理解新时代职业教育方法的理念的哲学意蕴,对于办好职业教育,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

  2014年6月23~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品德,能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技能的作用,这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方法的理念中的“正确人才观”,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体现。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职业教育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2],进一步阐释了落实“正确人才观”的思路和方向,体现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方法的理念的本质特征是坚持“立德树人”。所以,职业教育必须牢固树立“立德树人”要求,牢记“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切实将德育纳入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要素融入教材和课程教学体系,充分的发挥实践养成的重要性,将价值观教育放在非常非常重要的位置,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方法,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1],承担着培育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的使命和职责,同时,职业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4],这些阐述对职业教育作了精确的定位,明晰了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区别,指明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举足轻重,必须承担对应的历史责任,即通过职业教育让技艺的传承和青年人的发展在相互促进中同向同行、共同实现。职业教育对于解决贫困落后地区广大青年的人生发展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要“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1],必须要充分利用职业教育的普及性和灵活性,加强对农村地区、偏远地区、落后地区的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培训力度。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工程量浩大,不仅需要理论家,更需要能够熟练从事不同领域工作的一线工作者,他们不必具备深厚的理论,只要通过辛勤的劳动,就能不断传承创新专业技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是职业教育的受益者。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从根本上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凸显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崇高地位,在全社会营造了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人人成才、人人出彩”的良好氛围。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6],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实践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7],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依托专业积极开办产业,将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加大职业教育中实践部分的比例,同时,职业教育也要主动对接市场,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职业教育中渗透行业、企业最前沿的知识和要求,其实质在于强调校内学习与实践相结合。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又丰富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进一步指出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1],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半工半读”模式进行了思考[9],站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维度,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深化了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内涵,使得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更加贴近职业教育的本质。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职业教育学界对“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分段式”、“订单式”等以“与实践相结合”理念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成果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得到广泛应用,激活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提高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0],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职业教育应该如何将自身的发展与新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精准定位时代使命?我们必须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1]。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动力衰退,我国经济结构面临着大的变革,我国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要求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扭转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竞争能力的劣势。我国人口众多,每年新增就业人口数量庞大,能否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等民生问题,这些民生问题正是民族振兴的基础,这也迫切要求我们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为青年人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为下岗职工等再就业群体提供职业培训,为就业困难、家庭贫困群体创设就业的便利条件。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12],可见,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赋予了职业教育庄严的时代使命[13]。

  首先,职业教育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1],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到2020年,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要大体保持一致,高职教育规模要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2],经过计算可以发现,到2020年,初中以上学历中经过职业教育培养的青年人占比将达到75%,所以,无论从作用定位还是人才培养规模来看,职业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次,职业教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重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蕴藏的一个重要含义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学创新和技术变革来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科学创新来源于人,技术只有巧妙地被人使用才能发挥其巨大的作用,显而易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源在于人,本质在于劳动者素质的培养提升。从职业教育的角色定位的和前述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占比数据来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能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推动科学创新和技术变革。

  最后,职业教育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2016年5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强调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着力把教育质量搞上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6],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反应最为迅捷,可以时刻瞄准国家和地方的发展趋势,按照国家宏观经济规划和地方特色经济发展需求,快速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优化农业、工业、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结构的效果,从而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灵活变化定位,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进步。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中高度重视研究和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党的很多主要理论和实践中都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智慧,在教育事业的继承吸收上体现的尤其突出,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进一步提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12]的明确要求。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和“教育的公平”,深刻批判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及本质,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希望通过职业教育“让任何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是“以人为本”、“公平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创新;“理论联系实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最基本原则,也是其教育观中熠熠生辉的重要思想,而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12],就是要求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充分研究国情,办好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再从狭义角度看,新时代职业教育方法的理念非常重视“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在育人中的作用,也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辩证唯物主义重视利益分析方法的运用,阐明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指明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方向、要求和路径,也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利益分析方法的坚持和发展[19]。由此可见,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一脉相承,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和发扬。

  “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20],是一种充满人民至上情怀的无产阶级执政理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自然地,“以人民为中心”的担当是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中的价值引领和孜孜追求,形成了科学完备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及实践体系,也贯穿于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中。无论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强调的“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1]的人才思想,还是在2015年9月召开的全球妇女峰会上提出的“发展面向妇女的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帮助她们适应社会和就业市场变化”[22]的强烈号召,都凸显了新时代专业方面技术人才的社会和历史地位,党中央希望通过办好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项立身立业、体现人生价值的技能,通过双手拼搏奋斗,获得成功和幸福,“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7]。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再一次明确,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12],再次强化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担当,并将人民的满意度上升为检验教育事业的标准。新时代职业教育方法的理念强调“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关注,促进社会公平,重在为人民谋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政治理念,是其区别于其他职业教育理论的鲜明的新时代特征。

  由于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美育常常被职业教育所忽视。2018年9—10月期间,习在给中央美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25],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12]。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之一,有助于在职业教育中加强青年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深层次要求。

  勤于劳动、善于劳动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党中央也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只有劳动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源源不绝的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28],因此,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强化劳动意识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7],指明了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之间密切的联系,也对职业教育实施劳动教育提出了高要求。

  职业教育应秉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赋予劳动教育新内涵;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将企业引进校园,就近建设开展劳动教育的场所,丰富劳动教育新内容;聚焦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的改革,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有机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拓宽劳动教育新渠道,为培养大国工匠提供有力的支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 习在贵州调研时强调: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N].人民日报,2015-06-19.

  [7] [23][29]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9] 张喆,窦祥铭.习职业教育重要论述与半工半读思想之比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8,(6):8-13.

  [10] 中央宣传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36.

  [12] [17][18][24][26]习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13] 白强.习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内在逻辑与思维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18(13):6-12.

  [16] 习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强调,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发展中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N].人民日报,2016-05-17.

  [19] 梅纪萍.论习职业教育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2):10-13.

  [20] 习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N].人民日报,2014-02-09.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