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业教育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_新闻资讯_爱游戏官网下载app_爱游戏官方综合
详细内容

让职业教育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时间: 发布时间:2024-11-18 11:35:33      【来源:新闻资讯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深入推动产教融合既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必须是面向产业、生于产业、融合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的。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才教育培训水平和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我们一定要从办学规律、办学基础、发展路径等方面把握产教融合的实现逻辑,推动产教融合走向深入。

  从2014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到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牢牢抓住大改革、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走上了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之路,职业教育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

  一是政产学研“一体两翼”高位推进,深化产教融合形成新格局。通过建设培育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试点企业,促进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央地联动推动“一体”,启动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和范式。区域和行业组建共同体形成“两翼”,凝聚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社区参与。前者以政府为主导,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后者以企业为主导,聚焦重点产业链,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

  二是优化专业设置、创新培养模式等关键环节务实发展,提升办学能力跃上新台阶。紧贴产业行业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比如,围绕制造业开设专业515个,占比37%。专业调整紧扣发展需求,2024年增加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民生紧缺领域等热门专业,减少大数据与会计、现代文秘、电子商务等过剩专业;坚持“应用为王”扩建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实际场景,增强数字化能力;推进教学改革,规划专业课程、教材和生产实训项目,构建一流专业体系,培育优秀教师团队。

  三是营造氛围、打造品牌持续发力,扩大职业教育综合影响力进入新阶段。当前,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从主流媒体持续报道,到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加大宣传,职业教育的认可度逐步的提升。境外职业教育出海,“鲁班工坊”“郑和学院”“丝路学院”等品牌凸显,布局海外二级学院、海外职业高校,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当然,我们也承认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专业科学设置与市场精准需求存在偏差。人才教育培训滞后市场需求,不能高效适应市场变化;人才培养数量、质量与重点产业需求存在偏差。职教生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不高,与企业协同、社会协同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课程设置、实践运用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吻合;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与发展要求存在偏差。社会对职业教育仍有偏见,从家长到考生,在很大程度上对职教认同感不高,对青年才俊吸引力不足;资源配置与持续高水平发展存在偏差。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资源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等地资源匮乏。学校和企业依赖政府,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弱,资源配置效率低,等等。

  2020年,教育部将成都列为部省共建国家职教高地建设试点城市。2021年部省共同印发《关于推进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意见》,确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三共一体”协调发展高地、公园—家园—校园—产业园“四园同构”产教城融合发展高地、人才谷—创新谷—产业谷—就业谷—智慧谷一体化同步建设发展高地、高素质技能人才教育培训高地的建设。

  紧贴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职教“产销衔接”。职业教育是对接产业最密切、服务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类型。成都的产业基础雄厚,尤其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领域,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同时,职教院校基础条件优越,办学条件良好,能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量多质优的技能人才。围绕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为企业组织订单培养,促进供需有效衔接。

  促进融合发展,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推动资源共享,支撑职普融通,共用教育教学设施、共同开发课程、共享师资、学籍互转;实施“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和“园区+联盟”,推动产教融合;将科技资源与教育资源、科技要素与教育要素融合聚集,实现科教融汇。如成都航空航天产教联合体由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依托成都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共同牵头组建。

  丰富升学渠道,贯通职业教育初—中—高阶梯式发展通道。丰富多元升学渠道,探索了“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衔接推进计划,中职生可通过多种方式继续深造,包括五年制高职招生、单独招生考试、对口高考;扶持高职院校升级本科高职,在本科院校打造卓越工程师项目,在研究型大学加大就业导向型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的培养力度。

  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基本的建设提升整体办学水平。整合市域内的中职和高职院校资源,引导学校面向产业体系调整或新办专业,启动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规划,通过项目支持和共建特色学院、实习实训基地等,联合培养人才。

  完善职教体系,全方位持续提高办学水平。第一,建立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完善大学培养和在职教师教育齐头并进的双轨制培训体系。组织知名专家、业界精英和优秀教师,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达行业知识;第二,打造区域性职教智慧平台。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重点项目,扩大优质资源共享。面向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探索如何将数字化技术融入教学实际场景,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第三,健全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构建产教融合多主体一体化评价体系,完善监测与评估产教融合实施的管理政策,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制定对企业的政策激励和补偿机制,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发挥产业牵引作用,全链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第一,专业设置紧贴产业,鼓励更多在蓉高校和职业(技工)院校紧密对接成都“5+5+1”产业细致划分领域,调整学科(专业)设置,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等领域紧缺专业建设,调整课程内容和教材体系,紧密对接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第二,拓宽校企合作模式。让公司参与到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课程标准制定、学生实习实训等全环节中来,提供实际在做的工作场景和案例,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在做的工作紧密相关、与企业需求密切对接。与在蓉规模以上企业合作开展人才教育培训、合作建设学生实训(实习)基地。支持职业院校采用“订单班”“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等形式,促进校企“双元”育人;第三,汇聚行业教育资源。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打造产教城融合园区,打造集人才教育培训、生产服务、研发技术、文化传承等于一体的“中国匠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金融支持等方式,推动企业、园区提高生产实践资源整合能力,支持建设一批企业实践中心。打造符合产业经济和职业教育特色的“产教深层次地融合”样板工程、示范学院。

  完善市场导向机制,全周期推动教育与产业就业衔接。第一,前端加强规划。搭建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及时准确发布人才需求预测,科学引导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和人才教育培训目标定位;第二,中端拓宽学生成长通道。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研究型大学的专硕专博的衔接培养。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贯通职业教育高中低教育体系;第三,后端促进人才对口就业。清除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歧视。加大对技术技能人才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通过校企“点对点”合作,促进双方就业信息共享,为毕业生提供更精准的就业服务保障。